全球热点!农业社会化服务,“托”起乡村振兴新希望
发布时间:2023-04-15 12:49:14 来源:孝感日报

全媒体记者刘艳 特约记者刘壮 通讯员张振 


(资料图片)

4月11日,位于安陆市烟店镇横路村243省道沿线的安陆市旺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,育秧工厂内一派忙碌景象——科技范儿十足的水稻育秧生产线正“火力全开”。放盘、铺设秸秆、喷水、落籽、覆土……在工人的分工协作下,一块块育秧盘排队走下流水线,被盖上薄膜,静待破土出芽。 

有了“田保姆”种地,让农民无"后顾之忧

“目前我们一条育秧生产线只需要4名工人操作,可日产秸秆秧盘1.8万片。”旺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虹介绍,公司今春计划育秧20万盘,能满足1万亩中稻插秧需求。 

烟店镇八里村村民胡友才把自家的田交给旺鑫公司打理,因为公司的农业生产环节全程“保姆式”托管服务让他能轻松把田种好。 

他算了一笔账,如果是自己耕种,购买种子、薄膜,加上插秧时的人工费,仅秧苗种到田里,每亩成本就得400-500元,更不用谈施肥打药、田间管理、收割储运等环节;交给旺鑫公司后,耕、种、收、卖都不用操心,每亩地服务费850元包干。“有了‘田保姆’,人轻松不说,还增产又增收。外出务工的农民也再无‘后顾之忧’了。”胡友才笑着说。 

在村民们眼里,旺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俨然已是农业“全程保姆”:他们因地制宜将农业生产分解设置成育秧、机插、机耕、机防、机收等单个“菜谱”,农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,选购单环节、多环节或全程式服务类型。 

挑上“金扁担”促农业,生产跑出“加速度”

旺鑫公司董事长、现年50岁的刘晓虹,8年前还是一个农业“小白”。 

她原本是一名成功的餐饮老板,2015年参与安陆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严重、年轻人宁愿让田地拋荒也要出去打工的场景,刺痛了她的心。 

2015年底,刘晓虹不顾亲友反对,投资500万元创办旺鑫公司,主营秸秆回收再利用、培育秸秆秧盘育秧、生态种养等项目。 

凭一腔孤勇闯入农业领域,刘晓虹走得并不轻松。首次育秧时,种子从破壳、生芽到染绿,每一个环节都让她悬心:是不是没管理好,育种失败了? 

在农技人员帮助下,她从零学起,了解什么是“三叶一心”,知道秧苗长到什么样可以机插,明白什么时间该施肥、灌水、打药…… 

刘晓虹拼命学习,到处取经,从“门外汉”变“种田能手”同时,部分地区用先进农机设备连片作业的模式引发她思考。 

机械化就像“金扁担”,但农机设备昂贵,一般小农户难以承受。而托管式社会化服务,可以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的事情,让农业生产更简单、更精细、更科学,实现提质增效——刘晓虹萌生提供全程托管式社会化服务的想法。 

经过几年探索、实践,旺鑫公司建立为农户提供选种、育秧、种植、管理、收购、销售等“一条龙”的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,“田保姆”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农户的认可。 

带着农民干,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

公司服务面积目前覆盖烟店镇内20个村,每年机插秧服务面积18000余亩,综合服务面积30000余亩。 

田还是那些田,但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户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。 

“老办法种田是不中,我们都跟不上趟了!”看着旺鑫公司的耕、种、防、管都靠农业机械作业,很多农户有了失落感。 

“科技改变了农业生产,农户观念也要更新。作为‘新农人’,我想带动更多人实现规模化、机械化种田。”刘晓虹不断吸纳周边农户,帮助他们学技术,培育新型职业农民。 

在旺鑫公司的田保姆社会化服务平台里,有一间可以容纳100人的教室——这里每个月至少有一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。刘晓虹认为乡村振兴最稀缺的资源是人才。希望通过努力,“能为农村留住人才,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。” 

目前,旺鑫公司已网罗37个“田保姆”,联结专业合作社21个、家庭农场5个、种养大户100户为农户开展服务。 

公司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,正从单个产业、单个环节向全产业全过程拓展,服务设施从集中布局向田头地角延伸,服务方式从“一锅煮”向精细化转变。“农业很有前景,尤其是现代农业,大有可为。”刘晓虹说,要进一步推广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,让其常态化、规范化、市场化和优质化,同时发展智慧农业,“托”起农业新希望、“托”起农民好日子、“托”起农村振兴路。

标签:

上一篇:

下一篇: